“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关乎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的大事,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日前,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人民法院继续加强涉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据3月4日人民法院报)
当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引发全民声讨,当留守儿童权益受损案件刺痛公众神经,我们愈发意识到:在孩子们成长的天空下,法治这把保护伞需要撑得更稳、护得更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这既折射出法治进步的坚实步伐,也警示着未成年人保护永远在路上。
织密未成年人权益保障防护网。从“强制报告制度”使医护人员、教师成为发现侵害线索的“哨兵”,到“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拦截了超过430万条涉及未成年人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依法带娃”,到网络平台全面推行青少年模式;从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把法治课变成“开学第一课”,到“法院开放日”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正在用千万条经纬线编织成守护童年的安全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宣传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将法治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延伸到网络空间的每一条弹幕、延伸到乡村学校的每一间宿舍,让孩子们的笑脸在法治阳光的普照下绽放得更加灿烂。
凝聚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合力。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各地青少年犯罪帮教中心致力于特殊对象的帮扶与教育,社区网格员与司法社工组成“护苗小分队”,对重点青少年进行动态跟踪;科技企业开发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云平台”,实现了跨部门数据共享和智能预警。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科技赋能的治理新模式,正在改写“问题少年”的人生剧本,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这场持久战中,各方力量应该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坚持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共同营造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未成年人保护已从单一的法律条文演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当我们看到失足少年在帮教基地重拾信心,当留守儿童通过“云探亲”平台感受亲情温暖,当遭受侵害的幼童在“一站式”取证中心避免二次伤害,法治之伞不仅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更在播撒希望的种子。这柄伞需要法律工作者继续锻造钢骨,需要每个公民共同撑起伞面,更需要整个社会用文明进步编织防水涂层——因为今天我们对孩子的守护,就是在浇筑民族未来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