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在未成年群体中无序销售,引发诸多乱象。有未成年人为抽到稀缺款在线下商店或线上直播间大量购买卡牌盲盒,动辄花费数千元。并且,部分稀有卡牌在二手交易市场被炒到单张20万元以上的“天价”,令人咋舌。
盲盒并不是新鲜事物,十多年前的干脆面抽卡、扭蛋是其原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形态。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盲盒的实际价值并不高。其核心卖点之一在于随机性,但假如炒作“保值增值”,则容易带有博彩概念。在赌徒心理的作用下,盲盒消费能给人带来惊喜和一定的成瘾性。但儿童身心发展不完全,这种成瘾性往往超出他们自身的掌控范围。
为此,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既然盲盒在未成年人中的销售已有相应约束,为何至今仍然畅销?原因之一是孩子们可以通过卡牌盲盒,相互分享抽卡的心得和经历,或依据卡牌的稀缺性、美观度、制作工艺为其二次赋予“价值”,以便在朋友之间进行交换甚至售卖。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卡牌盲盒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更严重的是,盲盒出品方和实际经营方长期对相关规定“视而不见”。“小马宝莉”这一IP动漫形象可爱童真,受众多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出品方对目标消费群体应该有所预判。卡牌推出这么久,经营方对消费者构成情况也应具备基本了解。而实际情况是,盲盒的实际经营和管理中没有遵守《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的相关规定。不论线上或是线下,大多数盲盒销售店铺内张贴的关于限制未成年人购买的标语都形同虚设。店铺并未核实未成年消费者的年龄及其监护人的意见,标语似乎只起到了保护卖家的作用,而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畅通无阻。更有甚者在直播间利用多种玩法不断刺激消费者反复、批量下单。可以说,长期以来卡牌盲盒卖家了解这一乱象的存在,只是在暴利的驱使下选择了不作为。
事情发酵后,“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出品方卡游动漫于近日发布《卡游直播店铺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公告》,禁止各直播店铺向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卡游产品,并要通过身份核验或电联等形式,向消费者核实真实年龄;各直播店铺必须在直播间内明确展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下单”,各直播店铺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相关引导。
但是,仅仅一则声明恐怕远远不够。
治理此类乱象,关键还看决心。在管理难度较大的线上渠道,要切实借助身份核实和人脸识别技术将消费者年龄核实到位。同时,监管端也可以参考防止儿童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要求,明确划分各管理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比例,并在必要时开出罚单。
卡牌盲盒乱象的隐忧是将博彩概念引入未成年人的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既有规定在实际经营环节落到实处,这需要有关部门、商家、平台的多方协同,才能在孩子与盲盒之间建好防火墙。动漫《小马宝莉》本是一个关于友谊与勇气的童话,别因盲盒的乱入毁了孩子们的童年。